top of page

FCU 114 級 畢業展

頁尾圖.jpg

一、論文摘要
本研究首先將聚焦於現行台中市宜居建築案例中的各種垂直綠化形式,通過解構、重組與分析不同的窗景與陽台綠化設計,探討其對內部住戶的影響。旨在量化這些不同綠化形式所帶來的具體心理效益,接著決定出九種常見的模擬窗景情境 ,利用綠視率與影像分析法對其窗景內容進行分析,再進行窗景模擬情境實測,使用以Russell & Pratt的情緒環狀序列所設計的問卷進行問卷調查並獲得受測者對於窗景的主觀評價,探討窗景內容、情緒與喜好之間的關聯性。
  本研究歸納出,窗景的綠視率與使用者的主觀喜好呈現極強正相關,綠意程度愈高,其喜好評分亦隨之提升。窗景中的綠視率與景觀層次對使用者情緒與偏好具有高度影響力。當綠視率達 20% 以上,即可明顯提升愉悅情緒並抑制不愉悅反應;若綠視率超過 50%,更能顯著高度的「愉悅」感受,並提升主觀喜好程度。此外,當綠視率相近時,自然層次的豐富性則成為影響情緒強度與偏好的關鍵因子。良好的窗景設計應整合高綠視率、多層次自然元素與遠景開闊性,以有效促進心理福祉並創造更具情緒支持效益的居住環境。
二、研究方法
首先以臺中市《臺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的宜居建築立體綠化為主要研究案例,蒐集宜居建築案例,透過案例分析、分類並統整常見的垂直綠化設計與窗景情境,進一步建置情境模擬模型,以再現不同類型的窗景。歸納出九種模擬窗景進行視覺呈現與問卷調查,類型涵蓋不同綠化配置(無綠化、盆栽陽台綠化、垂直綠化)與戶外景致(綠地、鄰棟、城市)之組合,分別為: A無綠化陽台+綠地窗景、B盆栽陽台綠化+綠地窗景、C垂直綠化設施+綠地窗景、D無綠化陽台+鄰棟窗景、E盆栽陽台綠化+鄰棟窗景、F垂直綠化設施+鄰棟窗景、G無綠化陽台+城市窗景、H盆栽陽台綠化+城市窗景、I垂直綠化設施+城市窗景。然後透過3D建模技術與影像合成技術,模擬現實宜居住宅之窗景。接著利用江模擬窗景投影於白牆的方式模擬真實的窗景觀察情境,並以此情境使受試者進行問卷調查,最後使用研究工具包括:(1) 綠視率量化分析:透過影像與網格分析法計算各窗景綠化覆蓋比例;(2) 情緒語意問卷:根據Russell與Pratt提出的情緒環狀模型,評估受試者於四個情緒向度(愉悅-喚起、愉悅-低喚起、不愉悅-低喚起、不愉悅-喚起)中的主觀感受;(3) 主觀喜好評分與喜好原因訪談:了解受試者對不同窗景之偏好程度與選擇依據。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經現行宜居建築案例分析獲得常見且之間差異性較大的九種模擬窗景情境,可歸納出三項影響窗景情緒感知與偏好評價的關鍵因素:(1)綠視率的總量、(2)景觀層次的豐富度、(3)空間的隱私性與開放感。
當窗景的綠視率達20%以上時,「愉悅-喚起」與「愉悅-低喚起」將高過於「不愉悅-低喚起」與「不愉悅-喚起」,而當綠視率達50%以上時,「愉悅-喚起」與「愉悅-低喚起」的分數將會在4至5分之間,同時獲得使用者更高的整體喜好評分與最喜愛投票支持度。尤其以綠視率最高的C垂直綠化設施+綠地窗景最為突出,在情緒得分、喜好分數與得票率三項指標中均表現最佳,驗證高密度垂直綠化搭配城市綠地遠景的設計組合最具情緒與感官價值。缺乏綠意的窗景類型D無綠化陽台+鄰棟窗景與G無綠化陽台+城市窗景則普遍誘發較高的不愉悅情緒得分,並於主觀評價中獲得偏低的喜好分數,顯示在無綠化配置與封閉視野的雙重限制下,都市建築景觀難以提供穩定的正向心理回饋;而當綠視率相近,窗景層次感的差異亦成為使用者偏好差異的重要關鍵例如E盆栽陽台綠化+鄰棟窗景與H盆栽陽台綠化+城市窗景在綠視率上得分接近,皆在20%-30%,但由於H盆栽陽台綠化+城市窗景相較於E盆栽陽台綠化+鄰棟窗景具備較多的景物層次,其喜好得分為3.48略優於E盆栽陽台綠化+鄰棟窗景的喜好得分3.36擁有相近綠視率,說明視野開闊性與層次感可有效補強綠化密度的心理效益。
另外,主觀回饋調查亦顯示,「可見城市綠地」為受試者評價窗景時最關鍵的偏好因素,其次為「整潔性」、「適量綠化」與「壓迫感較低」等條件;而部分受試者亦指出希望以地被植物取代喬木,以避免遮蔽遠景。喜好傾向與愉悅情緒表現具高度一致性,且綠視率、自然層次與整體視覺品質為影響偏好形成之核心要素。本研究結果支持綠化介入於窗景設計中對情緒福祉的實質效益,未來高密度都市建築在追求視覺療癒與居住品質提升的同時,應重視窗景中綠化量、自然層次、遠景可視性與遮蔽性配置的整合,以形塑更具心理支持性的居住環境。進一步推動高層建築立體綠化以及綠色城市的設計理念。
四、討論與應用建議
在本研究基礎上,後續研究可從更細緻的窗景構成出發,探討其對視覺感知與情緒反應的潛在影響。首先,可延伸分析不同形式的垂直綠化設計(如模組式、藤蔓式、懸掛式等)所構成的視覺特徵與遮蔽程度,釐清其對心理舒適度的差異性。其次,樓層高度的變化亦可能影響窗景內容,包括天空視野比例、地面綠地能見度等,未來可從垂直視野角度分析不同樓層對情緒的影響差異。

此外,窗景若納入如陽台座椅、水景或休憩平台等功能性設施,是否可進一步強化使用者的情感連結,也值得深入探討。在綠化構成方面,未來可比較整片地被植物、灌木層組合、自主小盆栽等不同陽台綠化型態之視覺構成效果,並進一步分析樹形、樹高、枝葉量對天空遮蔽與視野開闊性的影響。
有部分受試者反映垂直綠化設施太過繁複或離窗台太遠,影響觀看感受,顯示未來研究可聚焦「合宜綠量」與「配置位置」的最佳化探討,例如植栽接近邊緣設計、地被植物種類數量、開花植物對色彩構成的心理效益等。整體而言,未來應從構成元素、空間感知與使用者視覺互動角度切入,拓展垂直綠化窗景對心理福祉的設計策略。

宜居陽台綠色窗景與視覺感知效益之關聯性

本研究聚焦於垂直綠化窗景對住戶心理福祉的影響,透過實證分析揭示綠意視覺環境在都市住宅設計中的情緒與偏好價值。

FCU 114 ARCH

© 2035 by Name of Site. Created on Wix Studio.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