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Designer|黃弘量
Tutor|簡志穎
Site|高雄美濃
此題目從一場行動出發,探索高雄美濃。隨著基地的條件移動,不知不覺間繞著一座土丘形成了環狀路線。沿途從日出走到日落,記錄了路上的景色,並從中挑選出五個望向土丘的畫面,建立與土丘互動的觀看方式,透過距離遠近,將基礎設施中的物件與環境尺度的對話,以及處理物件的構造,測量出時間更迭後留下的印記,藉由這些微小的印記,引導觀看者理解並感知環境的整體。
巨樹:資材室的通風管
天空的顏色映射在通風管上,稻作收耕時倒掛在其上。
浮島:涼亭中的排水管
雨水流入巨大排水管,沖洗魚塭在水面變化下因浸泡過而留下的泥土痕跡。
雨林:溫室的柱群
下雨的雨水在木塊堆起柱頭集中,沿著表面滑落,逐漸在年輪表面留下垂直的水痕線條。
綠洲:絲瓜園的支架
支架作為植物生命攀附的座標,絲瓜沿著密且細的不鏽鋼支架緩慢爬升或逐漸凋零。
換日線:釣魚站台
漂流木與石頭在雨季被站台攔截,水流不停的流,慢慢堆積成一座垃圾山,在乾季顯露。

走入別緻的田間景色
Into the whimsical fields
當我們未曾造訪某個地方時,通常只能透過零碎的圖像來認識它,例如明信片呈現的是某個時間點、天氣、季節的地標印象。
然而當我們親自前往時,才會察覺環境在土地上留下的印記,只有在那裡移動、停留,才能發現如雨痕、水位、作物的興衰等細微的存在。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