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CU 114 級 畢業展

頁尾圖.jpg

—「不義遺址」的誕生,與威權政治、國家暴力或集體創傷歷史有關。這些場域在當權體制下曾被用來壓制人民、迫害異議。即使當今社會民主表面看似成型,但體制固化所造成的剝削事件仍然層出不窮。

公民參與看似開放,實則受限於繁瑣的審查機制與制度失靈。無數邊緣群體的訴求在固化的制度中被無聲過濾,最終消解於一套看似和平卻封閉的程序裡。

假如這些見證歷史的「現場」被完全消除,我們該怎麼透過透過有形的建築物重建「記憶傷痕的所繫之處」?而不是放任這些傷痕經由剷除重建後被時間的流逝安置在記憶的角落逐漸忘?

透過建築的語言,一方面回應華光這塊土地歷史事件的不義與當代體制固化的現實,一方面透過紀念碑的形式介入設計,呈現當代的公共空間的生產往往呈現了一個不對稱的權力關係,而紀念碑的物質生產也很難避免官方立場的介入,並反思-誰?有權介入紀念空間的再生產?而紀念碑是否只是一塊碑文?它是否可以是可以透過人民(受害者、家屬........)與之互動向世人警示並提醒這段記憶的存在,而不是隨著時間逐漸淡忘......
就像是那些紀念碑文所刻上的姓名逐漸隨著一代一代的時間流逝,最終不再被世人所謹記。

Hidden Agenda

Thesis :

以建築做為與體制對話的媒介,透過當下來與過去作為對話的起點,重新定義紀念碑的意義,賦予不義遺址另一種紀念方式。

FCU 114 ARCH

© 2035 by Name of Site. Created on Wix Studio.

Facebook
Instagram
Linktre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