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FCU 114 級 畢業展

頁尾圖.jpg

我覺得思考上的差別比較大。核心可能相似,但無論好壞,日本人在向他人傳達和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可能會更加敏感。所以事物的表達方式非常模糊。人們說話總是拐彎抹角,而不是直接說,而說話直接的人有時會被人視為不懂氣氛的人而不受喜歡。因此,我認為日本人的本質可以用「模糊性」這個詞來表達。當然,這其中一部分是源自於習俗,但我認為也與美感等藝術觀念有很大的關聯。還有我覺得這是否會對外觀產生影響。日本的服飾非常獨特,很容易與其他國家的服飾區分開來,我個人覺得非常有趣。所以
這次,決定在設計中結合這兩個觀點。

-關於曖昧
首先,為什麼日本人有模糊的美感?這裡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很久以前,日本有一種欣賞自然美的文化。他尤其發現了自然流動的美;例如,他覺得櫻花的美麗不是盛開的時候,而是飄落的時候。而日本人對大自然的崇拜,則演變成了日本古老的宗教-神道教。然後大約1500年前,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佛教對當時的日本影響很大,導致人們的價值觀改變,在現有的尊重自然的思想基礎上加入了佛教的來世觀念。人們認為,日本美學是隨後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形成的,例如日本獨特的茶館文化以及江戶時代的鎖國政策。
建築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被認為是曖昧的建築被認為在室町時代就已經完成了。例子就是枯山水花園。京都現在還有一座日本庭園。它被高牆包圍,從外面看它似乎是建築物的一部分。然而,從陽台上看去,庭園卻呈現出一種模糊的景象,彷彿位於戶外。
還有江戶時代,一種名為「數屋造」的建築風格開始流行。簡單來說,這是指茶室,但其形式非常模糊,作為致力於茶道的人所使用的空間,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由此可見,模糊性元素從很早以前就盛行了在建築中。
這種建築美學在現代建築中延續,許多建築師以這種美學為基礎設計,包括坂茂的curtainwall house。

-關於服飾
站在一個日本人的視角,日本人的外表很有特色。在台灣,無需言語,僅憑衣著就能判斷某人是否是日本人,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換句話說,日本的服飾可以說是具有一些鮮明的特色。事實上,日本的服裝歷史可能比台灣稍微長。 1960年代,日本正處於經濟快速成長時期。這段時期,由於受到美國的影響,西式服裝開始流行。 1980年代,DC品牌在日本開始流行。當時,許多設計師和名人都在原宿的中央公寓設有辦公室並交流想法。這段時期或許見證了獨特的現代日本時尚美學的誕生。後來到了1990年代,原宿流行服飾開始在年輕人之間流行起來。當今日本人獨特的時尚風格很可能就是從這段服裝歷史中誕生的。

-設計
基於這些原因,我想做一種既融合日本美學又與時尚相關的設計。在設施方面,我想設計一個畫廊並創建一個不僅為時尚而且為日本創造新潮流的地點。因此,我受到時尚的啟發,選擇了原宿貓街附近的基地。想做整個建築帶來一種模糊感,因此在設計中我們專注於城市模糊性、心理曖昧性和空間曖昧性。因此,建築量體不高,只有三層。此外,因為我希望各種各樣的人都來建築物,所以我們賦予每個空間獨特的個性,並創造出除了畫廊之外還有其他功能的空間。此外,我受到時尚的啟發,因此我設計了一個櫥窗,並特別注意所使用的材料。

-最後
本次設計的主題是アイデンティティ。這五年來,我一直因為無法和大家一樣程度的作品而感到苦惱。我想這就是我能夠面對自己並創作出表達真實個性的作品的原因。所以如果你不接受也沒關係,但如果你知道有其他思考和表達方式,我會很高興。

アイデンティティ

我來台灣已經五年了。就我所經歷的各種情況而言,我感覺它與日本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一些不同的。

FCU 114 ARCH

© 2035 by Name of Site. Created on Wix Studio.

Facebook
Instagram
Linktree

bottom of page